免费预约专车 墓园信息咨询
024-8153-8166
避“死”言“归”:殡葬业里的语言禁忌!
2025-08-28 10:40
89
汉语对“死亡”的避讳自古有之。现代殡葬服务中,“死”“尸体”“早死”等词被列为禁忌之首。某地殡仪馆曾因员工一句“死尸有什么好看的,让开!”遭家属投诉,最终公开致歉。

      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这句俗语在殡葬行业中尤显沉重。对刚经历丧亲之痛的家庭而言,一个用词不当,轻则刺痛人心,重则引发冲突。殡葬服务的语言,既是礼仪的载体,更是生死哲学的无声诠释。

龙福山墓园

       汉语对“死亡”的避讳自古有之。现代殡葬服务中,“死”“尸体”“早死”等词被列为禁忌之首。某地殡仪馆曾因员工一句“死尸有什么好看的,让开!”遭家属投诉,最终公开致歉。
       这些词带来的冰冷感与丧属的哀伤情绪激烈碰撞。取而代之的是“离世”“往生”“安息”等委婉词汇,既维护逝者尊严,也缓冲生者的心理冲击。需注意的是,“往生”乃佛教用语,若家属信仰基督教或伊斯兰教,则需调整为“故人”“逝者”等中性词。

殡葬业最令人唏嘘的禁忌,恰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客套话:“您好”“再见”:丧属此时无“好”可问,开场白需换成“请您节哀,我能为您做什么?”;送别时忌说“再见”,宜用“请保重”“您慢走”。

“欢迎光临”:曾有员工因一句“欢迎再次光临”挨了家属耳光——殡仪馆岂是盼人再来之地?

“下次再来”:在沈阳墓园等服务规范中,此类用语被明令禁止。

龙福山墓园

殡葬语言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中国人对生命终结的庄重理解:以婉辞避讳直面死亡的残酷,用敬语构筑生者与逝者最后的温情纽带。这些看似繁琐的禁忌,实则是千年丧葬文化沉淀下的人文关怀——对逝者最好的告慰,是让生者被言语温柔以待。

民俗学者马丙安曾言:“丧礼之慎,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一句得体的“请节哀”,远胜千言万语的哲理。

1对1购墓顾问 免费讲解
024-8153-81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