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墓地应该四面环山,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,形成“左青龙右白虎,前朱雀后玄武”的格局,这样才能使生气凝聚,福泽后代。
“山主人丁水主财”,这句古老的风水谚语点出了墓地选址的核心要素。 古人选择墓地,最重视“背山面水”的地理格局。背后有靠山,可以令后世人丁兴旺;前面有水流环绕,则能让财源滚滚。

明代帝王选择的十三陵,正是背靠天寿山,前面有水流环绕,是一处典型的“背山面水”的风水宝地。 除了有山有水,还要讲究“藏风聚气”。好的墓地应该四面环山,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,形成“左青龙右白虎,前朱雀后玄武”的格局,这样才能使生气凝聚,福泽后代。
古人选择墓地,对土壤质量和地势要求极为严格。 土壤质量是古人判断土地是否有“生气”的重要标准。他们认为,肥沃的土壤能滋养万物,也能福荫后代。堪舆师会亲临现场,用手捻,用嘴嚼尝泥土,甚至挖井察看深层的土质和水质。
比如洛阳的邙山,土壤“渗水率低、黏结性好、土壤紧硬密实”,被认为是安葬的理想之地。 地势平坦也是重要标准。历代古人建墓,都要求靠山,但选择的阳位是在平坦开阔的山地中,而不是悬崖峭壁上。同时,墓地地势要略高,防止雨天漏水,避免墓道被冲坏。

古人选择墓址,还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。 山水要环抱屈曲。风水原理主张“直则冲”、“曲则顺”,道路要屈曲,山水要蜿蜒。河流最好是“玉带水”(河水环抱),这样可形成相对强大的电磁场;而忌“弓背水”,因为这种形状会产生有害的排斥力。 明堂要开阔。明堂是指墓穴前面的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。古代有人出了名、当了官或者发了财,人们往往会议论这个人祖坟的风水,称之为“地灵人杰”。风水认为明堂开阔有利于孕育人才,发展事业。所以墓地不宜设在窄小局限的山谷。
1对1购墓顾问 免费讲解
024-8153-8166